人體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幾乎是同步老化的,人老化以后,各個器官系統可以出現一定程度的功能下降,甚至某些人還可以出現相應的老年疾病和相應癥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由于運動磨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這是一種正常的老化表現。年齡增加意味著“磨損”的增加,這就像人老了臉上會長皺紋、頭發會變白、眼睛會變老花一樣,在腰椎的老化表現就是前面提到的椎間盤的退變,以及以后出現的腰椎骨刺等表現。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性老化現象,符合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規律。由日本骨病專家組聯合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腰椎康組合,綜合多維方式在治療腰椎疾病方面獲得驚世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了腰椎病難治愈易復發的難題,被世界醫學界譽為“不用刀的大手術”。 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時均可發現腰椎的骨刺形成,椎間隙狹窄等退變老化現象。60歲以上的人各個器官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變老化,但并不是60歲以上的人都會有病。拍片發現有腰椎的骨刺、椎間隙狹窄等退變老化者,絕大部分人也并不一定有相應的臨床癥狀。因此不必談骨刺色變,單純的骨刺不一定引起臨床癥狀,只要掌握它的規律,就可采取相應的措施,預防或減輕它帶來的不良影響。 另外還有一些病人害怕骨刺,非常關心自己的腰椎骨刺以及身體其它關節部位的骨刺是否在發展,發展的速度怎樣等。其實,骨刺的發展是人體老化的自然表現,只要不在關鍵部位,不對重要的組織結構組成壓迫,不出現相應的癥狀,大家不必為人體的自然老化而過分擔憂。 另外,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人們害怕骨刺,也可能與害怕骨刺會癌變的心理狀態有關,在門診我們也常常可以碰到一些病人非常關切地向醫生詢問骨刺是否會癌變這樣的問題。其實,骨刺等退變表現是不會癌變的,這一點病人應當充分放心。 腰椎開始退變后,首先出現椎間盤的變性,使椎間盤容易被壓縮而喪失其正常的高度,椎體間距離縮短、脊椎骨前后的韌帶因此而變得松弛,造成椎體之間的不穩定,相互之間活動過度。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后,在椎體邊緣易于出現微小的、反復的、積累性損傷,可以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出血及滲出被吸收纖維化,以后可逐步形成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在該間隙的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這就是骨刺。有些書上叫做骨贅或者骨質增生,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 由于不斷的刺激,反復的創傷,骨刺將不斷增大。這就如同長期手握鋤頭鐵鍬勞動一樣,剛開始時可在手掌部損傷刺激形成血泡,血泡愈合后,可在手掌形成老繭。以后對手掌部的反復刺激,可使在手掌部形成的老繭越長越厚;反之,停止體力勞動多年以后,手掌部的老繭會逐漸變薄以至消失。因此,如果腰椎長期受到反復勞損以及過度活動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則有可能加速腰椎的退變,使椎間盤突出,骨刺形成并不斷增大;反之,注意腰部的休息和保養,就可以減緩腰椎的退變速度和骨刺的進展。人們因勞作程度不同,手掌部的老繭厚薄可有不同;人們的腰椎因所受到的不良刺激的不同,休息保養不同,其形成的骨刺等退變表現也因人而異。我們人是要活動的,無論怎樣休息和保養,腰椎也會在運動中逐漸退變老化,只不過,通過正確的休息和保養措施,我們的腰椎可以延緩退變。 研究表明,腰椎的退變過程,除隨年齡變化以外,也與腰椎是否長期過度的屈伸活動及負重損傷等因素有關,這是腰椎退變及發病的外在因素。某些腰部負重過大以及腰部容易受到外傷的職業,腰椎退變的速度要快一些,出現腰椎疾病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例如,重體力勞動者、經常肩扛背托重物者,某些運動員如舉重、體操、摔跤及其它劇烈運動,都很容易損傷腰椎,加重腰椎的勞損及退變,這就不難理解,有不少專業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到了中老年以后,易于出現腰腿痛。據統計,在臨床上大約有很多腰腿痛人可以回憶起有過腰部的外傷史。青少年時代的腰椎外傷,也是中年以后發生腰腿痛的重要外因。 腰椎的骨刺可以長在椎體上下緣的前后部分以及關節突關節,腰椎的骨刺在反復刺激下逐漸增大,可以使脊椎骨之間的活動度減少甚至僵直,這樣可以導致鄰近的脊椎骨之間的活動度卻代償性加大,使其椎間盤及椎骨間關節退變程度加重。這樣,久而久之,勞損因素的進一步作用,整個頸椎或者腰椎就可以出現廣泛的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椎間隙狹窄、椎體緣的骨刺形成、關節突增生肥大、黃韌帶肥厚、脊椎骨之間不穩定等表現,這些表現在拍X線片、CT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時可以得到證實。 大多數腰椎的骨刺并不導致腰痛和腰神經根壓迫,也不必過分憂慮,只有少數情況下在特定部位的骨刺才會出現癥狀。腰椎椎體后緣的骨刺,連同膨出的椎間盤的纖維環、后縱韌帶和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者纖維化組織,在椎間盤的節段平面形成一個向后方或側后方突出的混合物,結合后方肥厚的黃韌帶,可以對局部的腰神經根形成直接的刺激壓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