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健康(體檢)廣場LOGO
工作日 07:30-16:30
        男 性
        女 性
 
  
網站首頁  |  按部位自助體檢   |   四肢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病癥特征
  • 病因
  • 檢查項目
  • 臨床診斷
  • 并發癥
  • 預防保健
  • 治療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癥狀。   

         一、關節癥狀:   

         1.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癥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后減輕。   

         2.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3.畸形: 后期病例一般均出現掌指關節屈曲及尺偏畸形;如發生在足趾,則呈現爪狀趾畸形外觀。 

        二、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并發癥。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類風濕結節:見于15~20%的患者,多見于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2.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睪丸等。   

        3.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4.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5.腎臟損害。   

        6.眼部表現: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7.Felty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8.干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干燥癥群。
        9.消化道損害。

        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與環境、細胞、病毒、遺傳、性激素及神經精神狀態等因素密切相關的疾病。   

        一、細菌因素 

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于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二、病毒因素 

        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注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三、遺傳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發病率較 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后,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1.血細胞沉降率 大多數患者血細胞沉降率增快,尤其是在急性期。   

        2.血紅蛋白含量 略低于正常,晚期病例則可出現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含量大多在8~10g之間。   

        3.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類風濕因子(RF) 典型的類風濕患者可以出現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陽性,類風濕因子多為陽性。   

        4.免疫球蛋白檢查(IgM,IgG) 大約70%的類風濕患者可以出現IgM異常,IgG多為陽性。   

        5.關節液檢查 在受損關節中抽出的關節液多混濁,但無細菌,關節液的黏滯度較正常為低。鏡檢下顯示關節液內無結晶物。   

        6.X線檢查 于X線平片上可以發現以下改變:   

        (1)軟組織腫脹:顯示關節囊陰影增大。   

        (2)關節間隙變窄:由于軟骨受累及缺損所致。   

        (3)關節周圍骨質疏松:顯示關節周圍骨質中的骨小梁減少、萎縮及變細。   

        7.其他影像學檢查 CT及MRI成像技術可酌情選用,尤其是對早期病例。

        典型病例的診斷一般不難,但在早期,尤以單關節炎開始的及X線改變尚不明顯時,需隨訪觀察方能確診。

        國際上沿用美國風濕病學學會1985年診斷標準,該標準于1987年進行了修訂,刪除了損傷性檢查和特異性較差的關節疼痛和壓痛,對晨僵和關節腫脹的要求更加嚴格。   

        1.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 此類型診斷要求具備下列標準中的7項,其中標準1~5的關節癥狀或體征必須持續至少6周。   

        (1)早晨起床時有關節僵硬感。   

        (2)至少1個關節活動時有疼痛或壓痛。   

        (3)至少1個關節有腫脹(不僅增生,軟組織增厚或積液)。   

        (4)至少有另1個關節腫脹(2個關節受累癥狀的間歇期不超過3個月)。   

        (5)兩側相同關節對稱性腫脹(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跖趾關節可有癥狀,但不是絕對對稱)。   

        (6)皮下結節。   

        (7)類風濕關節炎的典型X線改變,不僅有退行性改變,而且至少包括受累關節周圍骨質的脫鈣。   

        (8)凝集試驗陽性,在兩個不同實驗室采用任何方法的類風濕因子檢測結果為陽性,并且正常對照組的陽性率不得大于5%。   

        (9)滑液中有極少量的黏蛋白沉淀(液體混濁,含有碎屑;滑液炎性滲液含白細胞數超過2×109/L,沒有結晶)。   

        (10)具有下列3種或3種以上滑膜特有的組織學改變:顯著的絨毛肥厚;滑膜表面細胞增生;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形成淋巴樣結節的傾向;表面和腔隙中纖維蛋白沉積及細胞壞死灶。   

        (11)結節的特異性組織學改變:有中心區細胞壞死的肉芽腫,外面包繞增殖的單核細胞“柵欄”,外周有纖維包繞和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2.可明確診斷的類風濕關節炎 獲此診斷的病例,需要具備上述標準中的5項,其中標準l~5項的關節癥狀、體征必須持續至少6周。   

        3.擬診類風濕關節炎 作出這一診斷需要具備上述標準中的3項,其中至少有標準l~5關節癥狀中的1項,體征至少有1項要持續6周以上。  

        4.懷疑有類風濕關節炎可能 應具備下列標準中的2項,而且關節癥狀持續時間至少3周。   

        (1)晨僵。   

        (2)觸痛或活動時疼痛。   

        (3)關節腫脹史或所見。   

        (4)皮下結節。   

        (5)血細胞沉降率或C反應蛋白升高。   

        (6)虹膜炎(除兒童類風濕關節炎外,此項標準的價值不大)。

        以上是美國風濕病協會根據患者出現的癥狀而制定的四類診斷標準,臨床醫師可根據情況注意觀察,并采取相應處理。

        一、肺炎: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二、泌尿系統感染: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三、柯興氏綜合征: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并發柯興氏綜合征。常見癥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四、口腔潰瘍: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后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五、傳染病: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六、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畸形位骨性強直,甚至關節脫位。

        由于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并無根治方法只能控制暫時病況,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注意保健,以下幾點就是針對飲食和運動來作些建議:

        一、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二、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三、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體重。   

        四、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五、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后才能服藥,因為此藥容易對胃造成傷害,并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六、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七、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欲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松癥,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八、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臥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續五秒鐘后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九、冬季清晨起床時要注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后作伸展劃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后,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后再緩緩放下。   

        十、寒冷的冬天,要注意保暖,關節疼痛時可以試試熱水浴,減輕疼痛。   

        十一、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十二、要有耐心地配合醫師進行長期的治療,定時服藥、定期回診,并接受指定專業的復健師進行正確的復健治療,若有任何的不舒服情況發生時,應立即告知醫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于對炎癥及后遺癥的治療,采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于: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一、一般療法 

        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癥狀來者者應臥床休息,至癥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后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二、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用于初發或輕癥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應用,并應注意個體化。  

        ⑴水楊酸制劑: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劑量每日2~4g,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有時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后服用或與制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⑵吲哚美辛:系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換用本藥,常用劑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時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郁等。   

        ⑶丙酸衍生物: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劑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易激惹等。   

        ⑷滅酸類藥物: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抗類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滅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   

        2.金制劑 

       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肯定療效。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無不良反應,以后每周50mg。總量達300~700mg時多數病人即開始見效,總量達600~1000mg時病情可獲穩定改善。維持量每月50mg。因停藥后有復發可能,國外有用維持量多年,直線終身者。金制劑用藥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劑的作用慢,3~6個月始見效,不宜與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物并用。若治療過程中總量已達1000mg,而病情無改善時,應停藥。口服金制劑效果與金注射劑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數增多,皮疹,口腔炎,緊損害等,停藥后可恢復。

        口服金制劑金諾芬(Auranofin)是一種磷化氫金的羥基化合物。劑量為6mg每日一次,2~3月后開始見效。對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療效較好。副作用比注射劑輕,常見為腹瀉,但為一過性,緩解顯效率62.8%。   

        3.青霉胺 

        是一種含巰基的氨基酸藥物,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選擇性抑制某些免疫細胞使IgG及IgM減少。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蛋白尿,過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視神經炎,肌無力,轉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個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個月每次250mg,每日2次。無明顯效果第三個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總劑量達750mg為最大劑量。多數在3個月內臨床癥狀改善,癥狀改善后用小劑量維持,療程約一年。   

        4.氯喹 

        有一定抗風濕作用,但顯效甚慢,常6周至6個月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可作為水楊酸制劑或遞減皮質類固醇劑量時的輔助藥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療程中常有較多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等。長期應用須注意視網膜的退行性變和視神經萎縮等。   

        5.左旋咪唑 

        可減輕疼痛、縮短關節僵硬的時間。劑量為第一擊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暈、惡心、過敏性皮疹、視力減退、嗜睡、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蛋白尿等。   

        6.免疫抑制劑 

        適用在其它藥物無效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停藥情況下或激素減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環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癥狀或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后,逐漸減量。維持量為原治療量的1/2~2/3。連續用3~6個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臟毒性損害及消化道反應、脫發、閉經、出血性拼膀光炎等。

        氨甲蝶呤(MTX) 有免疫抑制與抗炎癥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蝕,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副作用有厭食、惡心、嘔吐、口腔炎、脫發、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藥物性間質性肺炎與皮疹。可能成為繼金和青霉胺之后被選用的另一緩解性藥物。   

        7.腎上腺皮質激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關節腫痛,控制炎癥,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對病因和發病機理毫無影響。一旦停藥短期仙即復發。對RF、血沉和貧血也無改善。長期應用可導致嚴重副作用,因此不作為常規治療,僅限于嚴重血管炎引起關節外損害而影響理要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發癥有引起失明危險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者,心臟傳導阻滯,關節有持續性活動性滑膜炎等可短期應用,或經NSAIDS、青霉胺等治療效果不好,癥狀重,影響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發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癥狀控制后應逐步減量至最小維持量。

        醋酸氫代潑尼松混懸液可作局部關節腔內注射,適用于某些單個大關節頑固性病變,每次關節腔內注射25~50mg,嚴防關節腔內感染和骨質破壞。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種適合關節內給藥的長效皮質類固醇,一次量為10mg,膝關節為30mg。   

        8.雷公藤 

        經國內多年臨床應用和實驗研究有良好療效。有非甾類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細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癥狀,使血沉和RF效價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現臨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經不調及停經,男性精子數量減少,皮疹,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腹痛腹瀉等。停藥后可消除。

        昆明山海棠,作用與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療程3~6月以上。副作用頭昏、口干、咽痛、食欲減退、腹痛、閉經。   

        9.其它治療 

        胸腺素、血漿去除療法等尚待探索。  

        三、理療 

        目的在于用熱療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松弛,達到消炎、去腫和鎮痛作用,同時采用鍛煉以保持和增進關節功能。理療方法有下列數種:熱水袋、熱浴、蠟浴、紅外線等。理療后同時配已按摩,以改進局部循環,松弛肌肉痙攣。

        鍛煉的目的是保存關節的活動功能,加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癥狀緩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規律地作主動或被動的關節鍛煉活動。   

        四、外科治療 

        以往一直認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治療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后期病變靜止,關節有明顯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融合術等。   

具體介紹如下: 

        (1)滑膜切除術:主要用于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膝關節等,可對病變的滑膜進行切除。滑膜切除后應在支具幫助下逐漸恢復關節功能。   

        (2)關節沖洗+鏡下滑膜切除術:在大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可以在關節鏡下行滑膜切除,同時進行反復沖洗,以求更換關節液的成分而達到緩解關節炎癥狀和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   

        (3)關節成型術:對負重關節,尤其是足部的跖趾關節,當出現爪狀趾畸形影響負重時,可行跖骨頭切除術,以期形成新的關節而達到改善負重功能及緩解疼痛的目的。   

        (4)人工關節置換術:對嚴重的類風濕患者,當其髖或膝關節嚴重受損,以致無法修復時,可酌情采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此類情況在高齡患者中多見。

體驗心得換一個 >

發表心得

 
 
最新公告| 公司介紹 | 專家團隊 | 合作網站 | 企業郵箱 | 贛ICP備13007198號-1
江西中科健康體檢中心@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 36010202000308號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免费观看激色视频网站(性色)| 连开二个同学嫩苞视频|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我和娇妻乱荡史|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久久久久综合国产| 欧美交换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高大丰满freesex| 好深好爽办公室做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 高清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吞精|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天下第一社区视频welcome| 午夜色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爱免费视频| 猫扑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 娇bbb搡bbb擦bbb|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www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果冻 | bt自拍另类综合欧美| 精品一二三四区| 天天爱天天操天天射|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不卡视频|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深夜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18禁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