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健康(體檢)廣場LOGO
工作日 07:30-16:30
        男 性
        女 性
 
  
網站首頁  |  按部位自助體檢   |   胸部  |   乳腺癌
  • 病癥特征
  • 病因
  • 檢查項目
  • 臨床診斷
  • 并發癥
  • 預防保健
  • 治療

  1.癥狀和體征 乳腺癌的早期可無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表現出局部及全身癥狀。
  (1)腫塊:是乳腺癌的首發癥狀。國外報道,多數腫塊位于外上象限,其次是內上及乳頭乳暈區,下方較少。腫塊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較常見,多為單發,偶可多發。腫塊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欠清,一般都為硬結,活動度都較差。
  (2)疼痛:多數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癥狀。由于疼痛發生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發現。疼痛常表現為乳腺刺痛,脹痛或隱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現周期性疼痛。
  (3)乳房皮膚改變:乳腺組織被位于皮下的淺筋膜所包繞,深淺筋膜之間由Cooper韌帶相連。由于淺筋膜與皮膚相連,當乳腺癌侵及乳腺間的Cooper韌帶使之縮短時,會牽拉皮膚,使局部皮膚凹陷,如同酒窩,稱之為“酒窩征"。另外腫瘤直接與皮膚粘連也可能造成此種情況。酒窩征在乳腺癌較早時即可出現,在患側手臂上下活動時更為明顯。

  ①發紅及腫脹:生長較快,體積較大的腫瘤,可出現皮膚表淺靜脈怒張,腫瘤局部皮溫升高。如腫瘤接近皮膚表面時皮膚可發紅。如癌細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現皮膚水腫,出現“桔皮樣變”。

  ②皮膚破潰:腫瘤發展到晚期,腫塊長大,可使皮膚隆起,如血供不足,隨著皮膚發紅,變薄,可發生破潰。患者常伴疼痛,有時劇痛難忍。由于創面有大量的壞死組織及血性分泌物滲出,患者常因此出現消瘦、貧血征象。

  ③皮膚結節:結節分布在病變周圍的皮膚時,稱衛星結節,它是癌細胞沿淋巴管、乳腺導管或皮下筋膜梁索直接浸潤于皮膚所致。衛星結節可單個或數個,后者多呈分散分布。
  ④鎧甲癌:數個皮膚結節融合成片,覆蓋整個患側胸壁,并可延及腋窩至背部,甚至可超過胸骨中線,延伸到對側胸壁。厚硬成板塊的皮膚好似古代士兵所穿的鎧甲,故稱為鎧甲癌。

  (4)乳腺輪廊改變:當腫塊較大時,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當腫瘤累及皮膚或胸肌時,可使乳房變硬,縮小。病人端坐時,患側乳腺可提高。

  一、已知的幾種誘發乳腺癌的主要因素:
  1 年齡:在女性中,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在月經初潮前罕見,20歲前亦少見,但20歲以后發病率迅速上升,45~50歲較高,但呈相對的平坦,絕經后發病率繼續上升,到70歲左右達最高峰。死亡率也隨年齡而上升,在25歲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時始終保持上升趨勢。
  2 遺傳因素:家族的婦女有第一級直親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經初潮年齡:初潮年齡早于13歲者發病的危險性為年齡大于17歲者的2.2倍。
  5 絕經年齡: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比小于45歲的危險性增加。
  6 第一次懷孕年齡:危險性隨著初產年齡的推遲而逐漸增高,初產年齡在35歲以后者的危險性高于無生育史者。
  7 絕經后補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長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8 口服避孕藥。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飲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
  10 飲酒。
  11 體重增加可能是絕經期后婦女發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12病毒感染
  13放射線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14精神因素:焦慮、緊張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二、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Li(1988)報道,美國患有軟組織惡性腫瘤的年青人,而他們的孩子有的即患乳腺癌,這是乳腺癌綜合征。研究證明了女性乳腺中有部分病人是由遺傳基因的傳遞所致,即發病年齡越小,遺傳傾向越大。隨著遺傳性乳腺癌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將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闡述。遺傳性乳腺癌的特點有:①發病年齡輕;②易雙側發病;③在絕經前患乳腺癌病人,其親屬亦易在絕經前發病。
  (2)基因突變:癌基因可有兩種協同的階段但又有區別,即:啟動階段和促發階段。目前對癌基因及其產物與乳腺癌發生和發展的關系,已得出結論為:有數種癌基因參與乳腺癌的形成;正常細胞第1次引入癌基因不一定發生腫瘤,可能涉及多次才發生癌;癌基因不僅在啟動階段參與細胞突變,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在正常乳腺上皮細胞—增生—癌變過程中,可能有不同基因參與。
  ①放射線照射可引起基因損傷,使染色體突變,導致乳腺癌發生。
  ②內分泌激素對乳腺上皮細胞有刺激增生作用,動物實驗表明雌激素主要作用于癌形成的促發階段,而正常女性內分泌激素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故乳腺癌的發生與內分泌紊亂有直接關系。
  雌激素、黃體酮、催乳素、雄激素和甲狀腺激素等,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均有關系。乳腺中的雌激素水平比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高若干倍。乳腺中的膽固醇及其氧化產物,即膽固醇環氧化物可誘發乳腺上皮細胞增生,且膽固醇環氧化物本身便是一種致突變、致癌、有細胞毒性的化合物。
  ③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藥,治療用雌激素、雄激素等,都可引起體內上述內分泌激素平衡失調,產生相應的效應。
  ④飲食成分和某些代謝產物如脂肪與乳腺癌的關系:由動、植物油引起的高脂血癥的小鼠乳腺腫瘤發生率增加。在致癌劑對小鼠的致癌作用的始動階段,增加脂肪量不起作用,但在促發作用階段,脂肪喂量增加,腫瘤增長迅速加快。
  (3)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機體免疫力下降,不能及時清除致癌物質和致癌物誘發的突變細胞,是乳腺癌發生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下降,這是大多數腫瘤包括乳腺癌易發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
  (4)神經功能狀況:乳腺癌病人不少在發病前有過精神創傷,表明高級神經系統過度緊張,可能為致癌劑的誘發突變提供有利條件。

  1.乳腺癌的X線檢查
  (1)乳腺X線攝片對乳腺癌的確診率可達80%~90%。在乳腺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和乳腺癌早期診斷方面,目前還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取代它,現常用的有鉬靶和干板攝片2種方法。X線平片有以下特征時,要考慮為乳腺癌。
  ①腫塊影:多表現為不規則或呈分葉狀,無明顯界限,中心密度高,有的其邊緣有短的毛刺,外突而呈星狀表現。或有僵直的索狀帶向外周延伸。有時腫塊周圍結構紊亂變形,可出現砂粒樣鈣化,有時可見增粗扭曲的血管影,或可見到臨近皮膚增厚凹陷或乳頭凹陷
  ②鈣化影:有部分病人臨床上捫不到腫塊,X片上也可能沒有腫塊影,而單純表現為簇狀細砂粒樣鈣化影,或伴有斑片狀密度稍高影像。
  (2)乳腺導管造影:影像特征可因癌腫的浸潤、梗阻、破壞而引起乳腺導管壁僵硬、局部狹窄、管壁不規則破壞或突然中斷,或本應呈樹枝狀分支的導管樹整體走向扭曲異常。
  (3)乳腺淋巴造影
  (4)CT和MRI檢查:CT檢查可能有助于檢出小而致密的乳腺腫瘤,MRI亦可用于小乳腺癌檢出,都優于普通X線檢查。
  2.超聲顯像檢查:超聲顯象檢查無損傷性,可以反復應用。對乳腺組織較致密者應用超聲顯象檢查較有價值,但主要用途是鑒別腫塊系囊性還是實性。超聲檢查對乳腺癌診斷的正確率為80%~85%。癌腫向周圍組織浸潤而形成的強回聲帶,正常乳房結構破壞以及腫塊上方局部皮膚增厚或凹陷等圖像,均為診斷乳腺癌的重要參考指標。
  3.熱圖像檢查:應用圖像顯示體表溫度分布,由于癌細胞增殖塊血運豐富則相應體表溫度較周圍組織高,用此差異可做出診斷。但是這種診斷方法缺乏確切的圖像標準,熱異常部位與腫瘤不相對應,診斷符合率差,近年來漸少應用。
4.近紅外線掃描:在顯示器屏幕上可見到由淺到深灰甚至黑色多個灰度中心的陰影,可大于實際腫塊,而且邊界不清,形狀不規則,同時其周邊伴有異常的血管影,粗大扭曲中斷,呈放射狀、條束狀、鼠尾狀或蝌蚪狀

  5.CT檢查:可用于不能?及的乳腺病變活檢前定位,確診乳腺癌的術前分期,檢查乳腺后區、腋部及內乳淋巴結有無腫大,有助于制訂治療計劃。
  6.腫瘤標志物檢查:在癌變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產生、分泌,直接釋放細胞組織成分,并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謝產物的形式存在于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這類物質稱腫瘤標志物。
  (1)癌胚抗原(cEA):為非特異性抗原,在許多腫瘤及非腫瘤疾病中都有升高,無鑒別診斷價值,可手術的乳腺癌術前檢查約20%~30%血中cEA含量升高,而晚期及轉移性癌中則有50%~70%出現CEA高值。
  (2)鐵蛋白:血清鐵蛋白反映體內鐵的儲存狀態,在很多惡性腫瘤如白血病、胰腺癌、胃腸道腫瘤、乳腺癌中有鐵蛋白的升高。
  (3)單克隆抗體:用于乳腺癌診斷的單克隆抗體cA,15-3對乳腺癌診斷符合率為33.3%~57%。
  7.病理檢查
  (1)乳頭溢液細胞學檢查:多用于單乳乳頭溢液者。溢液細胞學檢查,經濟方便,其診斷準確率在40%~70%,但假陽性率小于4%,診斷陽性多可確診。
  (2)刮片細胞學檢查:對乳頭乳暈有濕疹樣病變的患者可作印片或刮片檢查,如能查見Paget細胞,有助于診斷濕疹樣乳腺癌。
  (3)針吸細胞學檢查:闞秀(1993)報告,針吸細胞學檢查對乳腺癌的準確率為76.3%,假陽性率小于1%。一旦針吸發現癌細胞即可確診,但陰性不能排除癌。對性質不定的乳腺腫塊,均可做針吸活檢,Dawson等(1998)認為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是對年輕婦女乳腺病灶的較理想的檢查方法,可避免延誤診斷,改善病人預后。
  (4)切除活檢:臨床檢查高度懷疑為惡性者,最好住院。在做好根治性手術準備的情況下,先切除腫瘤及周圍部分正常組織,送快速冰凍活檢。一旦明確為乳腺癌診斷,一次性行根治性手術。只有對懷疑乳腺腫瘤良性可能較大者,才可在門診局麻下切除腫瘤送檢,但如證實為惡性則需盡快入院行根治性手術。
  (5)乳管內鏡咬取活檢:據Kohji Enomoto報道(1996),對乳頭溢液者用導管內精細纖維內鏡檢查,發現腫物時咬取活檢,認為對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有重要價值,但陰性不能排除癌。國內尚未見開展此項檢查的報道。

  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鉬靶片,最準確是病理診斷。一般先行影像檢查,如有懷疑再進行病理檢查。隨著西醫的病理結果與中醫證型密切關系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醫診斷也不可輕視,診斷的最終目的是治療,中西醫聯合診斷會對合理的中西醫綜合治療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一、乳腺癌的診斷方法-西醫影像檢查
  乳腺癌的早期檢出影像檢查占重要地位。
  ①超聲檢查 :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邊緣“毛刺”征、縱橫比大于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半定量法和彩色撲獲技術觀察癌腫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對鑒別良、惡性腫瘤有很大幫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對診斷乳癌有較高敏感性。
  ②MRI檢查 :采用順磁對比劑強化再行MIP重建對乳癌的顯示率為 1 0 0 %。MRS強烈提示乳癌組織內膽堿水平增高 ,水 /脂肪比率明顯大于正常組織 ,是診斷乳癌重要標準。
  ③CT檢查 :薄層掃描能發現直徑 0 .2cm癌灶 ,乳癌增高的相關參數和MVD密切相關。較好顯示轉移淋巴結情況。
  ④X線檢查 :對乳癌鈣化灶的檢出最具優勢 ,X線數字攝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術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⑤紅外熱像圖 :通過數字化定量系統對乳癌熱區溫度量化分析 ,標定病變中心與周圍組織溫差 ,判斷腫塊良、惡性。
  ⑥微創影像 :對缺乏影像特征的微小病灶開展超聲引導活檢、3D CE PDU改善超聲呈像CT引導下活檢定性
  二、西醫診斷乳腺癌方法的評價
  綜合評價針吸細胞學檢查,癌細胞DNA 含量分析,癌胚抗原檢測和乳腺鉬靶片在診斷乳腺癌中的作用;針吸細胞學檢查診斷符合率最高,為85.35 %;流式細胞術測定細胞DNA 含量的假陽性率最高,為34.20 % ;鉬靶X 攝片的假陰性率最高,為44.54 % ;而4項指標聯合診斷使乳腺癌診斷符合率提高到92.35 %,假陽性率降至1.96 %,假陰性率降至5.93 %。4項指標聯合診斷可以明顯提高乳腺癌的正確診斷率,并有助于早期診斷。
  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不僅對乳腺疾病診斷有重要適用價值,而且對乳腺癌早期診斷及分型診斷有重要價值,特別對鑒別乳腺增生及乳腺纖維腺瘤有否癌變有重要指導意義。穿刺成功率高達100%,早期診斷率16.9%,總診斷準確率高達 98.6%,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具有創傷小、簡單快速、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結果準確等優點,各項技術指標明顯高于傳統診斷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無法取代的,有較高推廣實用價值。
  三、中醫證型與西醫病理的相關性
  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鉬靶X線影像特點,探討其病理基礎。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類型以致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異常血管征及透環征出現頻率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結轉移出現頻率偏低(占12%)。

  乳腺癌常見的并發癥為“腫瘤食欲不振-惡病質綜合征”。食欲不振既是惡病質的原因之一,又是惡病質的臨床表現。
  同其他晚期癌癥的惡病質表現一樣,患者可出現食欲不振或厭食、消瘦、乏力、貧血及發熱等,嚴重衰竭以至死亡。
  乳腺癌手術的常見并發癥
  乳腺癌手術治療屬于體表手術,但由于手術范圍較廣泛、創傷較大,故術后亦可以出現多種并發癥。與乳腺腫瘤有關的手術并發癥常見的有:
  一、出血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行腫塊切除或根治性切除術后均可有此種并發癥的出現。出血的原因常為:
  1.術中止血不徹底,遺留有活動性出血點;
  2.術后由于應用持續負壓引流、體位改變或劇烈咳嗽等原因使電凝的凝血塊脫落或結扎的絲線滑脫,導致引流出血;
  3.術前應用化療或激素類藥物使傷口容易滲血。
  術中徹底止血,尤其是胸骨旁的肋間血管穿透支應予以結扎;對肌肉殘端及剖面的出血點應予以注意,結扎或電凝;術畢沖洗創面并仔細檢查有無出活動性出血;注意引流管放置的位置,適當加壓包扎有助于防止術后出血;此外術后要注意負壓引流管的通暢及引流量、引流液的性質,對有凝血機制不良的患者應針對病因及時對癥處理。
  二、積液指皮瓣與胸壁或腋窩間有液體積聚,造成皮瓣不能緊貼于創面。它也是乳腺腫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常見的原因有:
  1.引流不暢使創面的滲出液不能及時引出而積聚;
  2.創面內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塊,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積液;
  3.解剖腋靜脈周圍的淋巴脂肪時,一些小的淋巴管損傷而未結扎伴引流不暢形成積液,一般發生在腋窩外側;
  4.用電刀解剖腋靜脈時發生積液的機會較使用手術刀為多,可能電刀對創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響,且經電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暫時封閉而在負壓吸引后又有開放,造成積液;
  5.此外,皮瓣張力過大使傷口不易覆蓋以及引流管拔除過早等也有一定的關系。
  術時腋部解剖發現有細小的滲液時應予以結扎,減少皮瓣的張力,保持負壓通暢,適當加壓包扎將有利于減少積液的發生。如出現積液,若量較少時可以反復用空針抽吸;若量較大或多次抽吸無效時,宜重置負壓吸引或皮片引流以及加壓包扎。
  三、皮瓣壞死也是乳腺癌術后常見的并發癥,由于皮片壞死愈合延遲可能影響后續的治療。乳腺癌根治術常需切除較多的皮膚,加之皮瓣分離的范圍較大,皮瓣剝離得過薄或厚薄不均,會使真皮內毛細血管破壞而影響術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縫合時張力過大,術后傷口積液時也會引起皮瓣的缺血壞死;有時因使用電刀操作不當造成局部皮膚燒傷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導致皮瓣壞死。皮瓣壞死一般術后24小時即見缺血的皮膚變蒼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腫,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壞死區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膚逐漸呈黑色硬痂狀。
  手術前合理的設計切口,避免一側皮瓣過長;注意皮瓣分離的層面,減少皮瓣張力,必要時予以植皮;避免積液,適當的包扎等措施將有助于減少皮瓣的壞死。如果發生皮瓣壞死,在壞死區域界限明顯后可將壞死皮瓣去除。如為切口邊緣性壞死,面積小于2cm,在清創后予以濕敷、換藥,常可自行愈合;壞死面積較大者應予以植皮;若壞死面積大而患者又不愿接受植皮時,常使傷口愈合延遲,且以后生長的表皮常呈白色菲薄,摩擦后易破損。
  四、上肢水腫
  乳腺癌根治術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礙易引起上肢的水腫,上肢水腫的發生率各家報道自5%~40%不等。近年來嚴重上肢水腫的發生率已明顯下降,不超過5%。造成上肢嚴重回流障礙的原因:
  1.腋窩清掃范圍不當,破壞了局部的側枝循環.以往對腋靜脈周圍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時將腋鞘一并刪除,亦影響術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術時如未見有明顯腫大淋巴結時,可不必將腋血管鞘撥除,實際上腋窩如有腫大淋巴結侵犯腋鞘時,常已非手術所能完全達到根治目的。
  2.腋區有積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纖維化、疤痕形成防礙了側枝循環的建立。
  3.術后鎖骨上、下區及腋區的放射治療,引起局部水腫,結締組織增生,局部纖維化繼而引起水腫。
  上肢水腫可在術后數天以致數年后出現,腫脹部位往往在上臂,亦可在前臂或手背。術后經常鍛煉上肢功能,避免上肢進行過重的體力勞動以及避免上肢的感染可以減少上肢水腫的發生。一旦上肢出現水腫僅能應用對癥治療以減輕水腫。
  五、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縮常因手術時損傷臂叢神經或其鞘膜所致,常見有小魚際肌的萎縮。

  局部復發多數發生在治療最初幾年內(85%在五年內)。其中1%~2%第一次出現在10年無瘤存活之后。因此,定期復查,包括乳房攝影是早期診斷15%~20%患者對側乳房再生癌至關重要的措施。有的病人做保守性手術,例如腫塊局部切除,即使復發也不難治愈,這類患者值得密切隨訪復查。
  【預后】
  與乳腺癌預后因素相關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腫瘤侵犯范圍及病理生物學特性有關。
  (一)腫瘤侵犯范圍
  1.腫瘤大小:在沒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的情況下,原發灶越大和局部浸潤越嚴重,預后越差。
  2.腋淋巴結轉移:腋淋巴結無轉移時預后好,有轉移時預后差。且轉移數目越多預后越差。轉移位置高,預后差。
  3.遠處轉移:多于1年左右死亡。
  二、腫瘤的病理類?a href="http://jbk.39.net/keshi/pifu/4e341.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禿頭只?潭?腫瘤的病理類型、分化程度,腫瘤的侵襲性以及宿主對腫瘤的免疫能力是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特殊型乳腺癌的預后較非特殊型好,非特殊型癌中非浸潤性癌比浸潤性癌預后好,分化好的腫瘤預后比分化差的好。有些腫瘤惡性程度高,在生長迅速時可出現壞死,腫瘤壞死嚴重說明腫瘤的侵襲性強,預后較差。
  三、臨床分期TNM分期為臨床醫師所熟悉,期別高預后差。但需認識兩點,其一,從分期來講同屬一個期別的病例,腋淋巴結有無轉移較腫瘤大小更為重要;其二、臨床腋淋巴結檢查有無轉移常有誤差。
  四、甾體激素受體與預后 甾體激素受體測定不僅可作為選擇激素治療的參考,也可 作為估計預后的一個指標,受體陽性病人的預后較陰性者好,兩者的預后相差約10%,尤其在淋巴結轉移陽性的病例中更明顯。在雌激素受體和孕酮受體中,孕酮受體更為重要,兩項都是陽性者的預后較單一項陽性或兩項都是陰性者預后好。
  【轉移與擴散】
  與少數幾種類別腫瘤,例如甲狀腺癌相似,乳腺癌的自然病程通常很長,乳腺癌細胞的倍增時間平均為90天,從第一個細胞惡變開始計算,經過30多次倍增,瘤體才能達到直徑為lcm的球體,這需時7~8年之久。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降低死亡率的最好方法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腫瘤發生轉移前,單用手術和放療可以治愈絕大多數病例。一旦發生轉移,積極治療也僅能治愈小部分病人,因此了解乳腺癌的自然規律。有助于選擇治療乳腺癌的最好方案。
  乳腺癌的擴展可直接向周圍,可經淋巴道和血流。淋巴結按理應是防止癌細胞從原發腫瘤外逸的第一道屏障,癌細胞若能通過淋巴結屏障通常便累犯鎖骨上淋巴結,進而侵入靜脈入血。腫瘤除轉移腋下淋巴結之外,還可累及胸骨旁淋巴結,多為第二和三、四肋間者,腫瘤位于乳房內半部和乳暈區時更易如此,從這里癌進而累犯縱隔淋巴結。乳腺癌細胞也可直接侵入血管引起遠處轉移。肋間旁支可通過胸廓內靜脈進入同側無名靜脈后進入肺循環。乳腺深部組織、胸肌和胸壁的靜脈匯入腋靜脈,進入鎖骨下靜脈和無名靜脈,是肺轉移的重要途徑,肋間靜脈流向奇靜脈和半奇靜脈,最后經上腔靜脈入肺,奇靜脈系統可通過椎間靜脈、椎外靜脈叢后組與椎內靜脈相連,椎靜脈系與腔靜脈的血流在腹內壓改變時可互相流動,因此,有些患者在未出現腔靜脈系(如肺)轉移前,先出現顱骨、脊柱、盆骨等轉移。
  長期以來,人們便發現乳腺癌在就診時便可已有遠處轉移,盡管臨床上尚無法診出,這構成了施行保守化療的理論基礎。今日已能根據腫瘤的大小、受累淋巴結的數目以及其他多種生物特征初步估計出遠處微小轉移灶存在的危險程度。

   一、外科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仍為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術式有多種,對其選擇尚乏統一意見,總的發展趨勢是,盡量減少手術破壞,在設備條件允許下對早期乳腺癌患者盡力保留乳房外形。無論選用何種術式,都必須嚴格掌握以根治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為輔的原則。
  手術適應癥 Halsted首創乳癌根治術,因手術合理,療效明確,近百年來成為人們治療乳癌所遵循的標準方式。近半個世紀以來,對乳癌術式進行了不少探索性修改,總的趨勢不外保守和擴大兩方面,至今仍爭論不休。乳房局部切除和全乳切除是保守手術的代表性手術。術后需輔以放療,放射劑量不一,一般為30~70Gy,對嚴格選擇的局限性早期癌,可以收到較好的療效。但是否作為早期乳癌的常規治療方法,以及如何準確無誤地選擇此類早期癌,還難得出結論。
  手術禁忌癥
  1.全身性禁忌癥:①腫瘤遠處轉移者。②年老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③一般情況差,呈現惡液質者。④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 
  2.局部病灶的禁忌癥:Ⅲ期患者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①乳房皮膚桔皮樣水腫超過乳房面積的一半;②乳房皮膚出現衛星狀結節;③乳腺癌侵犯胸壁;④臨床檢查胸骨旁淋巴結腫大且證實為轉移;⑤患側上肢水腫;⑥鎖骨上淋巴結病理證實為轉移;⑦炎性乳腺癌。有下列五種情況之二者:①腫瘤破潰;②乳房皮膚桔皮樣水腫占全乳房面積l/3以內;②癌瘤與胸大肌固定;④腋淋巴結最大長徑超過2.5cm;⑤腋淋巴結彼此粘連或與皮膚、深部組織粘連。
  手術方式
  1.乳腺癌根治術
  2.乳腺癌擴大根治術
  3.仿根治術(改良根治術)
  4.乳房單純切除術
  5.小于全乳切除的術式
  二、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是治療乳腺癌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局部治療手段之一。與手術治療相比較少受解剖學、病人體質等因素的限制,不過放射治療效果受著射線的生物學效應的影響。用目前常用的放療設施較難達到“完全殺滅”腫瘤的目的,效果較手術遜色。因此,目前多數學者不主張對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單純放射治療。放射治療多用于綜合治療,包括根治術之前或后作輔助治療,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療。近10余年來,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日益增多,療效與根治術無明顯差異,放射治療在縮小手術范圍中起了重要作用。
  三、激素受體測定與內分泌治療的關系
  激素受體測定與乳腺癌的療效有明確關系:①雌激素受體陽性者應用內分泌治療的有效 率為50%~60%,而陰性者有效率低于10%。同時測定孕酮受體可以更正確地估計內分泌治療效果,兩者皆陽性者有效率可達77%以上。受體的含量與療效的關系是正相關,含量越高,治療效果亦越好。②受體陰性的細胞常是分化較差的。受體陰性的病人術后易有復發。不論淋巴結有無轉移,受體陰性者預后較陽性者差。陽性者如有復發時常傾向于皮膚,軟組織或骨轉移,而陰性者則傾向于內臟轉移。③激素受體的測定目前已用于制訂術后輔助治療的方案,受體陽性者尤其是絕經后的病例可以應用內分泌治療作為術后的輔助治療。而絕經前或激素受體陰性者則以輔助性化療為主。
  四、內分泌治療
  內分泌治療乳癌是非治愈性的,但對于激素依賴性乳癌卻可收到不同程度的姑息療效。癌細胞胞漿和胞核內雌激素受體(ER)含量愈多,其激素依賴性也愈強。而且應牢記,閉經前發生的乳癌與閉經后發生的乳癌在治療上有所不同。
  五、化學藥物治療
  輔助化療的原理多數乳腺癌為一全身性疾病已被眾多的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所證實。當乳腺癌發展到大于lcm,在臨床上可觸及腫塊時,往往已是全身性疾病,可存在遠處微小轉移灶,只是用目前的檢查方法尚不能發現而已。手術治療的目的在于使原發腫瘤及區域淋巴結得到最大程度的局部控制,減少局部復發,提高生存率。但是腫瘤切除以后,體內仍存在殘余的腫瘤細胞。基于乳腺癌在確診時已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全身化療的目的就是根除機體內殘余的腫瘤細胞以提高外科手術的治愈率。
  術前輔助化療
  1.術前化療的意義
  (1)盡早控制微轉移灶。
  (2)使原發癌及其周圍擴散的癌細胞產生退變或部分被殺滅,以減少術后復發及轉移。
  (3)進展期乳癌以及炎癥型乳癌限制了手術治療的實施。術前化療可使腫瘤縮小,以便手術切除。
  (4)可以根據切除腫瘤標本評價術前化療效果,作為術后或復發時選擇化療方案的參考。
  2.術前化療的方法
  (1)術前全身化療: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自1978年起對96例乳腺癌患者術前口服嘧啶苯芥,每日15mg,服ld停2d,服用總量為45mg后手術。與94例對照組相比,Ⅲ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在用藥組為56.3%,對照組為39.3%。
  (2)術前動脈灌注化療:有胸內動脈插管及鎖骨下動脈插管兩種方法。
  術后輔助化療
  1.術后輔助化療的適應癥
  (1)腋窩淋巴結陽性的絕經前婦女,不論雌激素受體情況如何,均用已規定的聯合化療,應當作為標準的處理方案。
  (2)腋窩淋巴結陽性和雌激素受體陽性的絕經后婦女,應當首選抗雌激素治療。
  (3)腋窩淋巴結陽性而雌激素受體陰性的絕經后婦女,可以考慮化療,但不作為標準方案推薦。
  (4)腋窩淋巴結陰性的絕經前婦女,并不普遍推薦輔助治療,但對某些高危病人應當考慮輔助化療。
  (5)腋窩淋巴結陰性的絕經后婦女,不論其雌激素受體水平如何,無輔助化療的適應證,但某些高危病人應考慮輔助化療。
  淋巴結陰性乳腺的高危險復發因素有如下幾點:①激素受體(ER,PR)陰性。②腫瘤S期細胞百分率高。③異倍體腫瘤。④癌基因CerbB-2有過度表達或擴增者。
  2.對輔助化療的現代觀點
  (1)輔助化療宜術后早期應用,爭取在術后2周應用,最遲不能超過術后一個月,如果待病灶明顯后再用,將降低療效。
  (2)輔助化療中聯合化療比單藥化療的療效好。
  (3)輔助化療需要達到一定的劑量,達到原計劃劑量的85%時效果較好。
  (4)治療期不宜過長,對乳腺癌術后主張連續6療程的化療。
  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的化療
  1.若無腦水腫,可先用x線體層掃描定位,給予放射治療。有腦水腫的患者,應先用利尿劑甘露醇及大劑量皮質激素控制腦水腫。
  2.病變廣泛或無法定位時,可先用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脂溶性化療藥,如CCNU口服100mg每3-4周1次,MECCNul25mg口服每4~6周1次。
  癌性胸腔積液的化療 盡量抽凈胸水,再選用下列化療藥注入胸腔:①消瘤芥40~60mg;②氮芥10mg;⑦噻替派30mg;④絲裂霉素6~8mg;⑤氟脲嘧啶looomg;⑥順氯銨鉑90~120mg。以上化療藥,除順氯銨鉑為每3周注射1次(同時全身水化)外,一般每周胸腔內注射1次。

體驗心得換一個 >

發表心得

 
 
最新公告| 公司介紹 | 專家團隊 | 合作網站 | 企業郵箱 | 贛ICP備13007198號-1
江西中科健康體檢中心@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 36010202000308號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1288號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特黄录像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 破处视频在线观看|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黄网在线观看免费| 麻豆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xxx| 人与禽交免费网站视频| 亚洲色图13p| 97视频免费在线| 麻豆国内精品欧美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跳蛋在里面震动嗯哼~啊哈...| 麻豆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进进出出稚嫩娇小狭窄|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老司机精品在线| 特级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电影免费观看|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videos|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电影| 女人18毛片水最多免费观看| 福利视频导航网站| 搡女人免费视频大全| 公求求你不要she在里面小说| 色台湾色综合网站|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黄色片网站| 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99 | 欧美在线暴力性xxxx|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