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胸部CT篩查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在體檢中被發現了。于是有很多人說“磨玻璃樣”肺結節是早期肺癌,人們經常會出現恐慌,不知自己的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盡管按照診療常規,大部分患者得到的醫師建議是定期復查胸部CT,但是還是一直擔心自己已經患癌了,四處求醫問藥。
根據結節密度的高低,或者說根據有無磨玻璃成分,可將肺結節分為實性結節和亞實性結節,無磨玻璃成分的就是實性結節;亞實性結節又包括純磨玻璃結節(pGGN)和混雜性結節(mGGN)。
純磨玻璃結節就是肺結節看起來就像一層透明的薄紗,透過它我們仍能看清肺上的血管或支氣管,而混雜性結節就是既有實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成分,這種結節惡性概率最高,需引起重視。
肺磨玻璃樣結節不等于早期肺癌 。
目前對于肺磨玻璃樣結節的認識已經比較清晰,磨玻璃樣結節與肺癌的關系并非絕對。有些磨玻璃樣結節是良性的,如炎癥引起的結節(如肺炎、局部出血),有些則可能預示著早期肺癌(如原位腺癌、浸潤性腺癌)。關鍵在于進一步的檢查和動態觀察。
據統計,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的發現率逐年上升,但并非所有結節都會惡變。有研究表明,磨玻璃樣結節惡變的概率大約為20%至30%,惡變的概率還是偏低的。
國際上最新指南建議根據肺磨玻璃結節的性質和大小選擇相應的處理方法,如活檢、手術或是CT 復查,指南還包括復查CT 的頻率和持續時間等內容,還是非常依賴于重復的LDCT/CT掃描或有創性檢查,如何高效準確區分良、惡性肺結節,是目前臨床上待解決的問題。
2018年,鐘南山院士發起了一項針對肺結節早篩診斷的大型試驗計劃【鐘聲計劃】。改計劃項目是由我國工程院鐘南山院士牽頭發起的一項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該項目為循環腫瘤DNA(ctDNA) 甲基化高通量檢測用于肺部結節良惡性診斷和監測的臨床研究。近50年來許多國家都報道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增高,超早期的癌癥篩查技術??ctDNA檢測,正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新技術。
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觀遺傳改變的重要內容。甲基化失衡,將導致基因表達改變甚至致癌突變。DNA甲基化在肺腺癌中常見,甚至可以在癌前病變(腺瘤樣增生)中即可被檢測到。早期肺癌,特別是磨玻璃結節,整個腫瘤細胞釋放入血極少,直接檢測循環腫瘤細胞可能不大。但是細胞凋亡后釋放的DNA碎片可能入血,為ctDNA。檢測血漿肺癌特異性甲基化DNA,可能判斷肺結節的良惡性。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