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掃墓
是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謂之“思時之敬”。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常在此時節帶上供品,察看修葺先人的墳塋。
踏青
清明前后,萬物復蘇,正是踏青的好時節。細草芊芊,霧氣??,春水湯湯,走在田野里,走在小路上,欣賞“竹外桃花三兩枝”。
戴柳插柳
清明戴柳插柳的習俗,是宋代“寒食”冠禮的遺存。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戴柳是成年的標志。
放紙鳶
放風箏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喜歡的清明傳統活動,古代的清明節還會舉辦風箏比賽。古時,人們會在風箏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將風箏放上天去,再剪斷牽繩讓風箏飛走,這寓意著放掉晦氣,除病消災,帶來好運。
清明假期掃墓踏青、品嘗青團的同時,如何兼顧健康呢?
1.飲食:青團雖美,適量為佳
控量防積食:青團高油高糖,每天不超過2個,糖尿病患者建議選擇低糖版本。
搭配促消化:食用時搭配山楂茶、大麥茶,或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苦菊、西蘭花),減輕腸胃負擔。
2.防護:過敏高發,未雨綢繆
防花粉過敏:踏青佩戴口罩、護目鏡,隨身攜帶抗過敏藥。
防蚊蟲叮咬:穿長袖長褲,避免在草叢久留,可噴涂天然驅蚊液。
3.作息:拒絕熬夜,補足元氣
假期避免通宵玩樂,保持規律睡眠。若白天疲憊,可午休20分鐘,但忌超過1小時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4.運動:量力而行,拒絕過勞
中等強度最佳:健走、騎行等有氧運動,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70%。
避免突擊運動:長期久坐者突然劇烈運動易受傷,建議從每日30分鐘快走開始。
5.急救常識:野菜野菇,慎采慎食
不采陌生植物:誤食毒蘑菇可能致命,中毒后立即催吐并就醫。
備好應急藥品:出行攜帶腸胃藥、創可貼、消毒噴霧,應對突發狀況。
清明多雨,隨身帶傘防感冒;心血管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溫差誘發血壓波動。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