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們正式進入
小暑節氣
隨著暑氣漸長
三伏天時間表也新鮮出爐
今年的三伏共計30天
將打破近十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
成為近年來“最短”的三伏天
初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三伏天被稱為
“最難熬的日子”
但也是養生的好時節
中醫十分重視伏天養生。傳統中醫認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體的寒氣排出來的機會就是三伏天。
俗話說,“熱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酷暑的時期,自然界陽氣最旺,而人體的陽氣也達到最高。此時正是冬病夏治祛除身體寒氣的好季節。
很多人以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應該是“寒”。
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峰,血管處于擴張狀態,一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人們在夏季喜食冷飲、愛吹空調等過度貪涼的行為,都可能讓身體在無形中被寒邪傷害。
①一個溫度??26℃
夏季吹空調,較適宜的溫度為26℃以上,室內和室外的溫差最好不超過8℃。
②一次步行??出汗
三伏天可以選擇“走暑”去,進行走路的慢運動,既運動健身,又能避暑養生。
可以利用平時時間早晚走走,一般40分鐘,2~3公里最合適。
③一杯熱茶??補鉀
三伏天給身體補足水分還不夠,還得適當補點鉀。
持續高溫時,大量出汗,會導致體內缺鉀,倦怠無力,精力和體力下降,耐熱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適量補鉀很重要。例如茶葉中富含鉀,喝茶不僅能解渴,還能幫助消除疲勞。
④一碗豆湯??三豆湯
常有說法,“夏季吃豆勝過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濕,胃口不好,而大多數豆類都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
⑤一個午覺??補精氣
“午覺不睡,下午崩潰”。夏季氣溫高,晝長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體消耗大,精力不濟。中午打個盹,補個15-30分鐘的午覺,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讓下午有個好精力。
⑥一杯溫水??小口喝
水別等渴了再喝,經常小口小口喝杯溫開水。建議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⑦一份蔥蒜??“殺菌”
天氣炎熱,食物容易滋生細菌。此時,吃些“殺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這主要是指蔥蒜類,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等。
⑧一次泡腳??保健
俗話說: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
泡足是一種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熱水洗腳,能安神養心,健脾和胃,減輕苦夏的癥狀。
①切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全天閉窗室內吹空調。
但是,不能在空調房間呆得太久。經常呆在空調房中,就會導致不知冷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冒。
②切忌:冷風對著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
③切忌:大口急喝水
天氣炎熱出汗較多,千萬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鎮飲料,忽然過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適,影響消化。
④切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粘膜層變薄,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
⑤切忌:愛沖涼水澡
涼水澡固然可以降低體表的溫度,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夏季沖涼水澡。
在涼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縮,還會引起血壓上升、心臟供血不足等情況,尤其是有高血壓的老人。沖涼水澡還容易誘發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胃腸疾病。
⑥切忌:光腳踩地板
夏天炎熱,孩子喜歡在家里光著腳跑來跑去,雖然圖了一時的清涼,但是長期光腳丫也會損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容易著涼。
如果在開著空調的室內光腳丫,容易導致寶寶的足部受涼,而足部是與脾胃相通的,容易把“涼”帶到脾胃,讓寶寶出現腹瀉、腹痛的癥狀。
⑦切忌:愛穿露臍裝
穿露臍裝、吊帶裝出入有空調的場所時,室內外溫差較大,易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和肩周炎、頸肩綜合征等疾患。
尤其是露臍裝,中醫認為,肚臍又稱神闕穴,露臍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出現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
⑧切忌:情緒太激動
炎炎夏日,人難免會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
圖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963558